Day 2 系統性能工程充滿著挑戰

Day 2 系統性能工程充滿著挑戰

·

4 min read

繼 Day 1 提到系統性能工程,今天來多聊一點該領域的東西。

系統性能指的是對個服務的性能的研究,包括主要硬體與軟體。所有執行路徑與資料路徑上和從儲服務到應用程式上所發生的事情都包括在內,因為這些都有可能影響系統性能。對於分散式系統來說,這益為著更多台的伺服器與應用程式在營運環境上,複雜度幾乎成指數成長。如果我們沒有系統環境的一張全景示意圖,用來顯示資料的路徑,以前我們會自己畫一張,然後在部門同事間流傳。這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所有組件的關係,並確保我們不會只見數目不見森林。

系統性能的基本目標是減少 duration 以及降低運行或計算成本,來改善使用者的體驗。可低成本可以通過消除性能低效的地方、提供系統吞吐量和進行常規性能優化來實現。

在系統性能工程中,也有 Full Stack 這名稱 XD。 不同於職位上表示一條龍,這裡的 Full Stack 指的是應用程式到硬體的全部,包含軟體系統、系統底層、硬體本身。系統性能研究的是 Full Stack。研究範圍就是下圖的應用程式與系統主機的區塊。

所有服務的黃色區塊其實就是全公司的硬體容量,也就是營運時必須支出的成本。這時候上層就會有兩種營運思路出現了︰

  1. 降低營運成本,那我們就會把總硬體容量降低了。通常在公司不賺錢時 XD 就也別再妄想會有漂亮的分紅了。

  2. 不降低營運成本,而是希望大家提高性能以及有效率用率。這樣子的思維那肯定就是公司有賺錢,但希望擴大通路跟客戶數量,以及提昇使用者體驗。

所以如果開發團隊能對系統性能以及資源利用程度有所關心,以及知道如何監測以及分析自己開發的服務。服務運行效能的提昇以及執行性能的優化,能使得成本花在刀口上,讓資源更有效率的被運用。

往往我們所設計的解決方案以及撰寫的程式碼近乎直接影響了服務的質量,也間接決定了使用者的去留。同時這些服務會運行在各種主機上,公司的維運團隊需要部署資料庫以及網路等容量,這些容量的效率就直接影響了公司的運營成本。

所以,程式性能的優化以及容量效率的提昇,其實是每個開發人員的重要工作。正且系統性能工程就是在討論這面向。

性能

性能表現其實能體驗在很多指標上,常見的幾個指標有ThroughputLatencyScalabilityResouce Utilization

  • Throughput︰單位時間內能處理請求的數量。老闆總是希望 throught 越多越好 XD

  • Latency/Duration︰使用者請求的處理時間。老闆總希望Latency 越快越低越好。

  • Scalability︰系統在高度負載的情況下能不能正常處理請求。老闆總希望 scalability 越即時越好。

  • Resource Utilization︰單位請求處理所需要的資源量(比如 CPU、記憶體、頻寬或連線等)。老闆總希望utilization越高越省$$ ^^

這裡講的都不會是單個,主要是整體。只是別忘記木桶理論短板理論

一個木桶盛水的多少,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而是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

當我們知道這四個基本指標時,就能簡單評斷自己設計撰寫的服務的表現如果不好,那就是 throughput 少、latency 高、scalability 差又慢、resource utilization 低(帳面資源需求很高)。那麼這服務肯定會提高不少營運上的成本。

所以團隊以及開發人員還是需要關心自己的程式碼的性能表現。而在這系統性能工程上掌握度越高的工程師,往往也是在團隊中相對資深或對該語言或很多系統底層掌握度高的人員。

舉例說明

  1. 二維陣列操作

    這裡都是針對二維陣列進行存取操作。只是一個先從內層j 開始走訪,再走訪i,令一個則是反過來。

func TwoDimArrayBad() {
    x := [4000][4000]int{}
    for i := 0; i < 4000; i++ {
        for j := 0; j < 4000; j++ {
            x[j][i] = i + j
        }
    }
}

func TwoDimArrayGood() {
    x := [4000][4000]int{}
    for i := 0; i < 4000; i++ {
        for j := 0; j < 4000; j++ {
            x[i][j] = i + j
        }
    }
}

讓我們執行benchmark測試,

func BenchmarkTwoDimArrayBad(b *testing.B) {
    b.ResetTimer()
    for i := 0; i < b.N; i++ {
        TwoDimArrayBad()
    }
}

func BenchmarkTwoDimArrayGood(b *testing.B) {
    b.ResetTimer()
    for i := 0; i < b.N; i++ {
        TwoDimArrayGood()
    }
}
go test -bench=. 
goos: linux
goarch: amd64
pkg: demo/TwoDimArrayBench
cpu: AMD Ryzen 5 3600 6-Core Processor              
BenchmarkTwoDimArrayBad-12            13          83757417 ns/op
BenchmarkTwoDimArrayGood-12           54          25308850 ns/op

我們能看到TwoDimArrayBad每次操作平均花費 83,757,417 納秒(約 83 毫秒)。而TwoDimArrayGood 每次操作平均花費 25,308,850 納秒(約 25 毫秒)。後者快了約3倍之多。且陣列操作是很常見的場景。

TwoDimArrayGood 會這麼快是因為利用了 CPU cache,在 CPU 的L1/L2的記憶體中甚至在一般的記憶體中,陣列都是連續空間來儲存的。還有就是利用了 Spatial locality (資料局部性原則),因為連續的資料存取是在鄰近的記憶體空間中。而如果每次操作都要切換令一個很大的陣列元素,那麼自然快不起來。

所以知曉一些底層的知識,以及知道怎麼做測試來改善程式碼,會是工程師一門重要的修為。

  1. Map 結構操作

    我們時常會用到 Map 來存放 Key-Value 這樣的大量資料於記憶體中做操作。通常每種程式語言都會提供很多種的泛型容器,如果我們開發者不夠清楚自己的存取場景與方式,以及不清楚這些容器的差別與適用場景。那麼在性能表現上也會很明顯。

以下是 C++ 的常見 map容器。今天存取場景是隨機插入。可能常見的會選擇std::unordered_map,可是 google:dense_hash_map 相比於 std::unordered_map 是非常的快好幾倍。

但這些性能指標的benchmark報表也都是實驗測試出來的。

[圖片參考自 tessil.github.io](https://tessil.github.io/2016/08/29/benchmark-hopscotch-map.html)

  1. 濫用 Thread 或 coroutine

濫用Thread或Coroutine會導致系統資源的浪費,因為CPU數量有限,過多的Thread或Coroutine會導致上下文切換開銷過高。合適地使用這些技術,並根據實際需求進行性能測試和優化,是提高系統性能的重要方法。

這段程式會針對不同數量的Goroutine進行基準測試,從而瞭解系統在不同情況下的表現。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esting"
    "time"
)

type WorkerPool struct {
    tasks chan func()
    wg    sync.WaitGroup
}

func NewWorkerPool(size int) *WorkerPool {
    pool := &WorkerPool{
        tasks: make(chan func(), size),
    }
    for i := 0; i < size; i++ {
        go pool.worker()
    }
    return pool
}

func (p *WorkerPool) worker() {
    for task := range p.tasks {
        task()
    }
}

func (p *WorkerPool) Submit(task func()) {
    p.wg.Add(1)
    p.tasks <- func() {
        defer p.wg.Done()
        task()
    }
}

func (p *WorkerPool) Wait() {
    p.wg.Wait()
}

func BenchmarkWorkerPool(b *testing.B) {
    for _, n := range []int{10, 100, 1000, 10000} {
        b.Run(fmt.Sprintf("%d-WorkerPool", n), func(b *testing.B) {
            pool := NewWorkerPool(100) // 池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b.ResetTimer()
            for i := 0; i < b.N; i++ {
                for j := 0; j < n; j++ {
                    pool.Submit(func()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
                pool.Wait()
            }
        })
    }
}
go test -bench=. -benchmem
goos: linux
goarch: amd64
pkg: demo/coroutine
cpu: AMD Ryzen 5 3600 6-Core Processor
BenchmarkGoroutines/10-Goroutines-12                 1110       1082729 ns/op        1002 B/op         21 allocs/op
BenchmarkGoroutines/100-Goroutines-12                1028       1164214 ns/op        9633 B/op        201 allocs/op
BenchmarkGoroutines/1000-Goroutines-12                638       1884204 ns/op       96252 B/op       2002 allocs/op
BenchmarkGoroutines/10000-Goroutines-12               214       5376712 ns/op      966349 B/op       20048 allocs/op
PASS
ok      demo/coroutine    5.742s

這些benchmark結果提供了有關不同數量Goroutine對系統性能影響的信息。讓我們逐行解析這些數據:

  1. BenchmarkGoroutines/10-Goroutines-12

    • ns/op(每操作納秒數):1,082,729 ns(約1.08毫秒),表示每次運行這個測試需要的平均時間。

    • B/op(每操作的字節數):1,002 B,表示每次操作分配的記憶體量。

    • allocs/op(每操作的分配數量):21次,表示每次操作記憶體分配的次數。

  2. BenchmarkGoroutines/100-Goroutines-12

    • ns/op:1,164,214 ns(約1.16毫秒),比10個Goroutine的情況略微增加。

    • B/op:9,633 B,分配的記憶體明顯增加。

    • allocs/op:201次,記憶體分配次數也增加。

  3. BenchmarkGoroutines/1000-Goroutines-12

    • ns/op:1,884,204 ns(約1.88毫秒),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時間也增加。

    • B/op:96,252 B,記憶體分配量顯著增加。

    • allocs/op:2002次,記憶體分配次數也大幅增加。

  4. BenchmarkGoroutines/10000-Goroutines-12

    • ns/op:5,376,712 ns(約5.38毫秒),顯著增加。

    • B/op:966,349 B,記憶體分配接近1MB。

    • allocs/op:20048次,記憶體分配次數非常多。

解釋和分析

  1. 時間(ns/op)

    • 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每次操作所需的時間也在增加。這是因為更多的Goroutine會增加調度和Context switch的開銷。
  2. 內存(B/op)

    • 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每次操作分配的記憶體量也在增加。更多的Goroutine需要更多的記憶體來存儲其狀態和棧。
  3. 內存分配次數(allocs/op)

    • 記憶體分配次數也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而增加。這是因為每個Goroutine的創建和銷毀都會涉及記憶體分配和釋放。

改善方法

  1. 使用Goroutine池

重用Goroutine而不是每次都創建新的Goroutine,這可以顯著減少記憶體分配和context switch 的開銷。

  1. 優化記憶體使用

減少每個Goroutine需要的記憶體量,確保Goroutine的工作量和內存需求是合理的。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esting"
    "time"
)

type WorkerPool struct {
    tasks chan func()
    wg    sync.WaitGroup
}

func NewWorkerPool(size int) *WorkerPool {
    pool := &WorkerPool{
        tasks: make(chan func(), size),
    }
    for i := 0; i < size; i++ {
        go pool.worker()
    }
    return pool
}

func (p *WorkerPool) worker() {
    for task := range p.tasks {
        task()
    }
}

func (p *WorkerPool) Submit(task func()) {
    p.wg.Add(1)
    p.tasks <- func() {
        defer p.wg.Done()
        task()
    }
}

func (p *WorkerPool) Wait() {
    p.wg.Wait()
}

func BenchmarkWorkerPool(b *testing.B) {
    for _, n := range []int{10, 100, 1000, 10000} {
        b.Run(fmt.Sprintf("%d-WorkerPool", n), func(b *testing.B) {
            pool := NewWorkerPool(100) // 池的大小可以根據需要調整
            b.ResetTimer()
            for i := 0; i < b.N; i++ {
                for j := 0; j < n; j++ {
                    pool.Submit(func() {
                        time.Sleep(time.Millisecond)
                    })
                }
                pool.Wait()
            }
        })
    }
}
go test -bench=. -benchmem
goos: linux
goarch: amd64
pkg: demo/coroutine
cpu: AMD Ryzen 5 3600 6-Core Processor
BenchmarkGoroutines/10-Goroutines-12                 1110       1081654 ns/op         994 B/op           21 allocs/op
BenchmarkGoroutines/100-Goroutines-12                1029       1149538 ns/op        9626 B/op          201 allocs/op
BenchmarkGoroutines/1000-Goroutines-12                624       1937192 ns/op       96108 B/op         2001 allocs/op
BenchmarkGoroutines/10000-Goroutines-12               201       5689357 ns/op      967234 B/op        20025 allocs/op
BenchmarkWorkerPool/10-WorkerPool-12                 1110       1088607 ns/op         266 B/op           10 allocs/op
BenchmarkWorkerPool/100-WorkerPool-12                1036       1164913 ns/op        2424 B/op          100 allocs/op
BenchmarkWorkerPool/1000-WorkerPool-12                100      11163591 ns/op       24341 B/op         1003 allocs/op
BenchmarkWorkerPool/10000-WorkerPool-12                10     110927755 ns/op      242182 B/op        10024 allocs/op
PASS
ok      demo/coroutine    11.775s

分析和解釋

  1. 時間(ns/op)

    • 在Goroutine的基準測試中,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執行時間也逐漸增加。這是因為創建和調度大量Goroutine需要更多的時間。

    • 在Worker Pool的基準測試中,當Goroutine數量較少時,執行時間相對穩定,但隨著數量增加,時間顯著增加,這是因為Worker Pool需要管理大量的任務。

  2. 內存(B/op)

    • 在Goroutine的基準測試中,記憶體使用量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這是因為每個Goroutine都需要分配記憶體來儲存其狀態。

    • 在Worker Pool的benchmark中,記憶體使用量明顯較少,這是因為Goroutine池重用了Goroutine,減少了記憶體分配的開銷。

  3. 記憶體分配次數(allocs/op)

    • 在Goroutine的基準測試中,記憶體分配次數隨著Goroutine數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

    • 在Worker Pool的benchmark中,記憶體分配次數較少,這是因為Worker Pool減少了Goroutine的創建和銷毀次數。

改善建議

  1. 使用Goroutine池:對於需要創建大量Goroutine的應用,使用Goroutine池可以顯著減少記憶體使用和記憶體分配次數,提高性能。

  2. 調整池大小:根據實際需求調整Goroutine池的大小,以達到最佳性能。

  3. 進行性能剖析:使用性能剖析工具,如pprof,進一步分析和優化程式碼中的性能瓶頸。

通過這些措施,您可以更好地利用Goroutine池,提高應用程序的性能和資源利用效率。

小結

每個開發者應該需要關心程式碼性能。如果不了解性能優化的相關知識,是也能寫出可執行但性能非常不好的程式碼。但一個對待自己開發維護的服務負責的開發人員一定會發現,應能不好的程式碼無異於在製造技術債,還會像艾倫一樣,在製造更多工作機會。

如果一開始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一些性能問題,並且提前在開發過程中解決,經過測試來驗證。這樣子的開發者相信到哪裡服務都會是團隊中的骨幹。